0763-382026852月17日,备受瞩目的方城风力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,中电投南阳方城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累计发电513万千瓦时,单日发电量最高达45.5万千瓦时。该项目投产后,年上网电量可达4590万千瓦时,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2万吨,减少烟尘排放量182.4吨,二氧化碳排放量4.1万吨。
近年来,我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,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政策,陆续颁布了《可再生能源法》、《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》,从财政、税收、产业政策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。从能源构成来看,我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也在持续上升。
在近一个时期,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发电成为社会上争论热烈的问题。“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,并网发电是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。”日前,在中科院电工所召开的“太阳能热发电高温传热和高温储热材料技术”研讨会上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徐建中说。
可再生能源领域已成世界各国能源战略主流。据国际能源署不完全统计,以欧洲、美国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首,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。在全球经济遭遇寒流的形势下,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逆势而动,成为资本追捧的热点。
可再生能源实现并网发电,无疑会为能源紧缺大背景下的产业发展带来曙光,但是,从技术角度来说,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有许多。
徐建中认为,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问题,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。第一个方面,是考虑非并网的利用。比如,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渔业基地,也是旅游胜地,当地需要电也需要淡水,而如果建设大规模的电网,显然是不合算的。所以,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“风光互补”,为海岛供电,并且海水淡化来供水。这样就不需要拉大电网,用小电网就可以解决。用太阳能热发电产生的余热,和用风能通过摩擦产生的热量就可以实现海水的淡化,用风力来提水,这些技术都可以避免大规模的电网建设,减轻电网的负担。
第二个方面,是看输电的方式能不能变化,西安交通大学的王锡凡教授曾提出分频输电,不是用50赫兹、60赫兹这样的频率,而是采用其1/2或者1/3来输电,理论上证明,如果用这样的频率来输电的话,电网接收可再生能源发出的不太稳定的电量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。
在这个方面,技术科学部的几位院士也向中央写了咨询报告,推荐这种技术。这次在中美双方讨论可再生能源的时候,美国方面对此也很感兴趣。
第三个方面,是储能问题。在储能技术中比较容易实现的,相对来说就是储热。如果直接储电,还存在技术难题,例如在风能发电中进行的研究,理论上有一些方法,如飞轮、超导等,但想要让这些技术大规模应用,恐怕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。在储热方面,比如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技术,大规模应用起来可能会快一点。同时要注意储能系统的耐用性,能够适应不同的变化,适应不同的气候,可以调节。比如探讨的熔融盐储能技术、混凝土,以及钠、铅铋合金等。总之,这是一个非常有希望解决问题的方向,也是可再生能源领域需要攻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。